此前,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制造成本下降的推動下,阿迪達斯與耐克等大型服裝和鞋類制造商陸續(xù)在將供應鏈遷出中國。
而如今,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疲軟,許多品牌發(fā)現尋找替代生產中心本身也面臨挑戰(zhàn),部分人甚至選擇再將供應鏈遷回中國大陸。
鞋類品牌Bata集團全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主管Laura Magill表示:“數十年來,品牌們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供應鏈系統(tǒng),不僅確保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點,而且在大規(guī)模生產中提供了難以復制的穩(wěn)定質量。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做到質量、數量和價格三重保障。”
彭博社所采訪到的服裝制造商和工廠主也贊同這一觀點。
· 頗有保障的“中國制造”
50多歲的林峰是一名商人,在中國南方城市廣州及其周邊地區(qū)開設了服裝工廠,主要客戶來自美國和歐洲。
2020年,邊境因防疫需要而不得不暫時關閉,他便在河內啟動了一條全新的女裝生產線來“試水”。當時,他支付給當地工人的月工資,與在廣州的額度相比還不到一半,但當地工人都為此感到滿足,這讓他備受鼓舞。但同時他也很快發(fā)現,海外客戶的訂單如此之少,不免也為此震驚。于是在2022年,他決定退出越南并將重心再轉移回廣州。
林峰說:“現在談論海外擴張或海產業(yè)轉移是沒有意義的。在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,就算享受著低勞動力成本和關稅豁免也毫無意義?!?/span>
中國紡織工業(yè)聯合會表示,中國制造商為轉向越南和泰國等亞洲鄰國而花費了18億美元,產業(yè)回遷無疑會造成部分經濟損失。多年來,其中不乏有些國家對發(fā)達國家的出口增長是以犧牲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利益為代價。
20多年來,他一直在柬埔寨經營牛仔褲生產線。然而,在過去的10年里,隨著當地最低工資水漲船高,他發(fā)現最終的利潤率越來越低。
無獨有偶,小紀是廣東一家服裝廠的經理,他如今向中山當地的工人支付的工資,只比柬埔寨高出30%,而這一薪資差距在10年前甚至還更顯著。與此同時,他在中國的工廠產出率提高了約20%,中國工人的業(yè)務技能也更加熟練。
小紀表示,在東南亞擴大生產規(guī)模并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,他擔心業(yè)務增長放緩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持續(xù)下去。
· 無法擺脫的“中國制造”
事實上,中國在全球服裝供應鏈中是如此不可或缺的,即使是國家性的大規(guī)模產業(yè)轉移也并不能真正減少對中國的依賴。
越南紡織服裝協(xié)會副主席Duong Thi Ngoc Dung表示,越南服裝業(yè)仍然主要依賴中國制造的材料,如紐扣、線、標簽和包裝,只有約30%至40%的材料是越南本地工廠制造的。
語言障礙和文化沖擊也是管理東南亞員工的障礙,其中一些員工的經驗甚至遠不如中國員工。
為當地服裝制造商與海外買家牽線搭橋的越南商人Michael Laskau表示,雖然大環(huán)境促使他的部分客戶轉向東南亞,但也轉化為了當地工廠穩(wěn)定的訂單來源,導致當地的服裝制造商難以維持生計。由于擔心全球需求疲軟,大多數向越南工廠下訂單的客戶都避免簽訂長期合同。他說,如果沒有這些長期合同,許多服裝公司只能按月度日,部分公司甚至計劃將每周工作時間縮短至四天,以削減成本。
此外,她還指出,2023年越南的服裝出口目標仍然是400億美元,上半年服裝出口額為186億美元,占越南整體出口額的11.3%。
Michael Laskau合作的一家服裝廠斥資8000萬美元在越南建了一家工廠,該工廠采用更環(huán)保的流程生產面料,但是為此而增加的部分成本也不得不分攤在面料價格中,結果他發(fā)現自己一直被中國性價比更高的競爭對手壓制。
他說,客戶想要越南生產的面料,但他們不想支付更高的價格,這就是我們的困境。
*文中出現的中文人名均為音譯化名
封面圖源:圖蟲創(chuàng)意
編譯:劉志偉
(來源:雨果跨境編輯部)
以上內容源自外媒,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,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(yè)新聞資訊,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、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特此聲明!